來源: 黃山日報(記者:汪悅 李曉潔) 時間: 2025-07-02 瀏覽次數:100
《黃山日報》報紙刊發
“一代會”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省供銷社鼎力支持下,黃山市供銷社(黃山供銷集團)勇擔全省綜合改革市級試點重任,聚焦主責主業,扎根農業農村,以實干實績圓滿完成一屆理事會目標任務。

2017—2023年連續7年獲評安徽省供銷社綜合業績考核一等獎,2019年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金扁擔改革貢獻獎”,2024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授予“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擁有永新股份、黃山谷捷兩家上市公司,數量占全國供銷系統七分之一,為全國第一家擁有2個上市公司的地市級供銷社;2025年2月作為全國唯一市級供銷社代表受邀參加中央財辦專題座談會。
綜合改革闖出新天地
牽頭與國有資本混改組建黃山產投集團,圍繞“雙輪驅動、科技賦能、做強產業、服務‘三農’”發展戰略,確立“工業制造、‘三農’服務、金融服務、數智科技、平臺經濟、城鄉融合”六大板塊,控參股企業110家,其中一級企業50家。截至2024年末,黃山市供銷社(黃山供銷集團)資產總額10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9.5億元、利潤總額7.2億元、上繳稅收3.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9%、6.0%、11.9%、17.1%,分別比2016年改革之初增長207.6%、113.2%、196.3%、88.7%。


為農服務展現新作為
從工業企業稅后利潤中提取專項資金,推進全市7個區縣供銷社、107個基層社、40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874個綜合服務社等基層涉農服務體系建設。輝隆新安農資公司全域“零差價”農藥集中配送助力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2021年牽頭創建安徽首個綠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田園徽州”,連續3年入選“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TOP榜”前100名,系全省唯一一個“全國供銷總社品牌建設試點”。牽頭建成安徽首個茶葉數字化管理平臺“黃山茶產業大腦”,牽頭建設徽州臭鱖魚全產業鏈平臺;依托安徽省生態產品交易所打造全國首個社有資產(股權)、農產品、農資服務公開交易平臺,舉辦安徽省林業碳票首發活動;打造現代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園“中國供銷主題園”。對外開放持續拓展,累計與上海、黑龍江、廣東等地區供銷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8個,沙特利雅得龍城黃山展示中心正式開業。


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工業制造市場開拓至歐洲、美洲、澳洲、中亞、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及地區,成功培育綠色軟包裝、新材料、精細化工等優勢產業。永新股份擁有國內軟包裝行業唯一一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黃山谷捷車規級功率半導體模塊散熱基板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下屬8家工業制造企業全部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5年1月3日,黃山谷捷順利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敲鐘上市,成為黃山市20年來首家A股上市企業。2024年8月,黃山供銷集團獲評黃山市第一家產業類AA+主體信用評級企業,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5億元;2025年4月,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成功發行定向債務融資工具第一期3億元。

“雙招雙引”積蓄新動能
探索實施“四條腿走路”招商模式,協同市委、市政府“148”招商機制與“137”工作法,完成國聯股份涂多多、蕪湖德恒等項目落地。牽頭設立黃山市綠色食品、新材料、新質生產力等3支產業基金,組建多支規模不等專項基金,基金整體規模達66.24億元。集團總部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差異化設置權屬企業負責人薪酬標準及目標考核體系,激發企業內部微觀主體活力。

黨建引領筑牢新根基
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歷次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重要回信精神等,扎實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等,積極響應全市“比發展、講奉獻、重實干”作風建設要求。打造黨委“金扁擔”黨建品牌、“共倡‘供’廉”“寓廉于‘產’”廉潔文化品牌,權屬企業黨支部實現黨建品牌全覆蓋。
屯溪區
屯溪區供銷社堅持黨建引領,明確發展方向,鍛造高效領導集體,常態化開展黨性教育活動,營造清正政治生態。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以文藝晚會、合作企業簽約、項目謀劃培訓等方式賦能鄉村振興。在防汛救災與農業生產中,堅守安全底線,實地查看災情、優化服務,助力農戶災后復產,為農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深化交流合作,吸引南寧市青秀區政協等外省市單位考察學習,推廣鄉村振興經驗,與省供銷社等多方洽談招商引資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創新開展文體活動,承辦首屆長三角村乒邀請賽,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洽談鄰里惠民中心項目,提升服務品質,增強品牌影響力,通過全方位合作,提升供銷社品牌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
徽州區
徽州區供銷社在全市供銷社綜合業績考核中連續6年(2019—2024年)位居前列。依托巖寺供銷社關鍵點,輻射建成西溪南村等9個標準化村級社,實現鄉鎮村級社全覆蓋。建立供銷合作發展專項基金,累計爭取83萬元支持基層社發展產業項目、開展助農服務。有效盤活社有資產,組建黃山菇娃娃等一批“區供銷社+村級社+公司”經營共同體。聯同區農商行等金融機構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促成3戶社有企業授信、用信3800萬元,發放127筆助農借款3772.41萬元。積極參與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累計為22戶信用戶辦理878.5萬元信用借款。建設農村客貨郵融合平臺,打造生鮮配送平臺,主動推介基層社、社有企業參加大型展會平臺,大力推廣“誘蟲黃板+生物農藥+生態農藝”模式,5年來依托基層社開展生物農藥配送數量10余噸,回收包裝物5萬余個。
黃山區
2021—2023年,黃山區供銷社連續3年在黃山市供銷社系統綜合業績考核中獲一等獎;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被安徽省供銷社評為“全省供銷社系統綜合業績考核縣級優勝單位”;2024年,被安徽省人社廳、供銷社評為“安徽省供銷社系統先進集體”。社有企業黃山平湖貢珍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建設的“徽采云·鄉村振興黃山館”入選黃山區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信用禮遇”成員單位。與湯口鎮政府攜手改造閑置資產湯口供銷大樓,建成集農產品展銷、旅游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商業體。黃山區鱖魚養殖基地被列為“揭榜掛帥”技術攻關基地。建成縣域農資配送中心,2024年完成農業社會化服務4671畝,其中服務小農戶面積3260畝。“三會”制度建立以來,全區共發展壯大基層供銷社15個,領辦參與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61家,實現鄉鎮基層供銷社全覆蓋。
歙 縣
歙縣供銷社新增農資經營網點1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基層供銷社2個,恢復重建基層供銷社1個。推行“龍頭企業+基層社+農戶”模式,北岸供銷合作社雅氏貢菊年產值超5000萬元,惠及3000農戶,戶均增收1200元以上。“雅氏綠萼梅”入選全國特質農品名錄,重建三陽基層社,助力山核桃、大方茶等特色產業發展。滿川供銷社運營成功,新安煙花爆竹公司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村集體創收70余萬元。建成“縣鄉村三級聯動”農資儲備體系,年均化肥供應量1300噸,農藥240噸。打造鄭村農貿市場等4處轉型項目,確權登記率提升至94%。組織參加展銷活動,推動36家農企入駐“田園徽州”等平臺,助銷農產品超千萬元,爭取資金實施特色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增長。
休寧縣
休寧縣供銷社先后建成儒村、桃嶺等8個新型村級供銷社,與黃山市鼎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工廠化循環水車間飼料鱖魚馴化,合力攻關具有徽州特色的“兩條魚”養殖瓶頸。去年以來,先后投放鱖魚苗種近12萬尾,存活率達90%以上。2025年6月15日,由黃山市鼎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參與起草的《鱖魚工廠化養殖技術規程》成為全國首個針對鱖魚工廠化養殖的系統性技術規范的團體標準。新建休寧板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提供全產業鏈供銷農業產業化綜合服務,已累計代銷泉水魚15000余公斤,實現產值100余萬元,直接帶動320戶社員增收40萬元。將儒村供銷社作為重點,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車間,推動油料、茶葉、香榧三大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提質增效。建立全縣社有資產建檔立卡數字化管理場景,設立“供銷合作社發展基金”,對社有資產收益、“三公”經費等實行預算管理。
黟 縣
黟縣供銷社改造發展基層供銷社22家,自辦、領辦專業合作社76家,經營服務網點134個,農村綜合服務社82家。榮獲“安徽省供銷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連續兩年榮獲“全省供銷社系統綜合業績考核縣級優勝單位”稱號,連續5年獲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一等獎。全力開展宏村景區資產經營創新試點工作,注冊成立黟縣際聯徽信商貿有限公司,組織搭建數智共享平臺,2024年7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累計營業額372.59萬元,貢獻稅收49.47萬元。2023—2025年爭取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資金212萬元,推出“八統一”經營模式,實現全程社會化服務面積4.6萬畝,輻射農戶12000余戶。依托下屬企業黃山黟品五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宏村景區開設黃山市首家離境退稅店,面向境外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購物退稅服務。今年5月17日開出旅游勝地黃山首張“即買即退”離境退稅單。
祁門縣
祁門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2023年度、2024年度連續榮獲黃山市供銷社系統綜合業績考核先進集體。推進“黨建引領·雙社聯動”試點建設工作,助力集體經濟增收超360萬元。探索“黨建+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新建基層供銷社2家。閑置資產出租率提升30%,年創收超20萬元;成立鑫農供銷資產管理公司,推動資產證券化探索。年調配化肥2000噸、農機設備20余臺套,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2萬畝,惠及農戶5400戶,帶動戶均增收1.2萬元。建成縣域電商平臺,上線“蘆荔大米”“芳村蔬菜”等特色產品,線上銷售額突破500萬元。赴合肥、上海等地參加大型展銷會,帶動茶葉、蜂蜜等農產品銷售。建成綠色農資配送中心1個,推廣生物有機肥、節水設備,實現農資全流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