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5年5月23日(星期五)下午3時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請農業農村領域代表圍繞“穩產增產顯擔當 鄉村振興立新功”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有農供銷社負責人、黟縣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海波作為5位代表之一出席見面會并接受媒體采訪。

中外記者見面會現場(趙一帆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王師:各位記者朋友,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這些年,農業農村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一項項亮眼的“三農”成績,離不開“三農”戰線廣大干部群眾的拼搏奮斗。今天,我們特別高興地邀請到農業農村領域五位優秀基層代表,請他們圍繞“穩產增產顯擔當 鄉村振興立新功”與大家交流。

徐海波(徐想 攝)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徐海波:大家好,我叫徐海波,來自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是黟縣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我們合作社主要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為農戶提供水稻生產托管服務。11年前,我和我的愛人放棄了在合肥生活,回到了家鄉開始農業創業。黃山市黟縣是個典型的山區縣,土地比較分散,但是生態非常優美,當時我想,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套解決生產難題的方式,依托我們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優質糧油生產,應該大有可為。11年來,我們合作社堅持不斷創新、實踐探索,總結出了適合自己的農友生產服務模式,我們幫助小農戶解決了他們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劃算的生產難題,我們建立了現代化的農事服務中心,解決了丘陵山區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難題,我們與村集體進行合作,依托村集體把小農戶需求集中起來,讓我們合作社統一進行服務。我們與科研院校開展合作,把他們的新裝備、新技術、新品種應用到生產當中去。未來,我們將繼續堅定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戶多種糧、種好糧,讓“中國飯碗”多裝“安徽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各位都是來自農業生產一線的代表,你們推動農產品穩產增產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讓大家吃得飽、吃得好、吃得更健康。謝謝。
徐海波:我們合作社主要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實現糧食增產、品質提升。在中國水稻研究所幫助下,在裝備、配種、栽培等方面形成了集成技術,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應用到小農戶生產實踐中,實現科技種田。去年做了一個測算,接受我們服務的小農戶,水稻畝均產量比其他農戶高200斤,產量的增加讓小農戶更愿意接受我們的服務,也促進了我們服務的拓展,實現了共贏。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我們大力推廣綠色生產種植方式。在當地農業農村部門指導下,我們與黃山市供銷社合作,推廣農資集中配送、平價銷售,不僅讓小農戶種植成本降低,也保障了種植投入品的質量和安全。讓大家不僅吃得飽,還吃得更健康。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各位代表都在農業農村各自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請問你們如何發揮自身優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謝謝。
徐海波:我們合作社通過服務帶動農民增收。一方面通過服務讓農戶節本增產,我們測算了一下,僅機械化作業和生產資料集采,每畝能讓小農戶節約成本300多元,增產產生的增收更明顯。二是積極延伸產業鏈。我們充分發揮黃山黟縣的生態資源優勢,把優質稻谷加工成大米,打造友農優質大米品牌,把大米銷售產生的利潤返還給農戶,通過加價收購農戶的稻谷,實現農民增收。謝謝。